来源:【原创】
周二(11月18日),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棕榈油主力合约收于4210林吉特/吨,单日上涨1.42%,实现连续四个交易日攀升。市场在芝加哥豆油价格走强及林吉特贬值的双重因素推动下,延续近期偏强态势。
外围市场成为日内主导
本周二,芝加哥豆油期货收涨1.37%,直接为棕榈油市场注入动能。传闻亚洲客户近期采购至少14船美豆,为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采购行动。这一动向显著提振了国际油脂市场情绪,并通过豆油与棕榈油的价差联动传导至棕榈油盘面。吉隆坡交易公司Iceberg X的自营交易员David Ng指出:“今日棕榈油合约的上涨主要受芝加哥豆油市场走强推动。”与此同时,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日内上涨0.6%,棕榈油期货微升0.39%,进一步巩固了亚洲油脂板块的短期看涨氛围。
汇率与政策端的边际利好
林吉特兑美元汇率当日下跌0.29%,延续了近期疲软态势。对于持有外币的买家而言,林吉特贬值降低了棕榈油的进口成本,从而刺激采购需求。此外,马来西亚棕榈油局最新公告显示,12月毛棕榈油参考价格已下调至维持10%出口关税的水平。这一政策调整虽未直接降低关税,但通过稳定税收环境,避免了额外成本冲击,为出口贸易提供了确定性。
机构观点:短期看多但警惕分化
多家机构认为,当前棕榈油走势仍高度依赖外部市场。某知名机构分析师表示:“对美大豆的集中采购释放了积极信号,但需观察其持续性。若南美大豆产区天气好转,或削弱芝加哥市场的溢价支撑。”此外,印度季节性需求旺季的启动程度、印尼出口政策的潜在调整,将成为未来两周市场关注焦点。
未来逻辑与风险点
尽管短期棕榈油受惠于豆油带动与货币效应,但其自身基本面尚未出现突破性改善。马来西亚11月产量环比下降的预期与出口增速的匹配度,将是决定价格能否突破震荡区间的关键。若后续芝加哥市场因南美供应压力而回调,棕榈油跟涨动力或将减弱。中长期看,全球植物油库存重建进度与生物柴油政策执行力度,仍是影响价格方向的核心变量。
当前棕榈油市场在外部拉动与内部政策托底中寻找平衡,投资者需密切关注采购动态、林吉特汇率波动及主产国库存数据。在缺乏独立驱动的情况下,跨品种价差与宏观情绪仍将主导短期波动。
指导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依据
[免责声明]
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汇金网无关。汇金网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