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在伦敦举行的伦敦金属交易所周(LMEWeek)上,金属行业的贸易商、生产商与采购商齐聚一堂,会议整体氛围偏向乐观,目前行业正逐步消化此次会议的影响。此前,一系列矿山停产及供应紊乱推动金属价格逼近历史高位,全球主要贸易商正迎来有史以来盈利最丰厚的一年。由于中国对原生铜的消费量占比较大,本文额外描述了中国对铜需求的动态情况。

美国与印度已逐步接棒成为全球铜需求的核心新引擎
潘穆尔·利伯勒姆(PanmureLiberum)分析师汤姆·普莱斯(TomPrice)表示:“中国铜消费增速与库存累积节奏均将放缓。
分析师指出未来十年,伴随中国铜需求增速放缓,印度和美国的铜消费量将实现对中国的超越。
中国长期主导的工业扩张与基础设施建设,曾是驱动铜价攀升的核心动力——25年间铜价从每吨1500美元飙升至每吨1万美元以上。
分析师指出,未来供需关系、价格弹性等核心变量对铜价的定价影响力将持续提升。对于铜产业链的生产商、消费商、贸易商及投资者而言,需主动适配市场多维度驱动因子的动态变化。
当前铜市场正回归传统驱动逻辑,设备更新周期主导定价
受美国及其他经济体推动本土制造业回流的影响,中国今年精炼铜需求(市场预估1500万吨)或面临下行压力。
中国以外地区的铜需求则预计呈现增长态势,核心驱动来自支撑人工智能产业的数据中心建设,以及全球电网基础设施升级需求。
普莱斯表示:“中国已基本完成包括配电网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,后续基建活动强度将回落至与实际需求匹配的水平。
机构预测:未来铜需求仍有空间
其预测显示,2031年中国铜需求较2026年将下降6%。普莱斯进一步预测,2031年中国原生铜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将降至52%(约2700万吨),较2016年的57%明显回落。
其预计2031年美国铜需求将接近220万吨,较2026年增幅近50%;印度铜需求则将突破100万吨,增幅超30%。
分析师预计,特朗普政府还将对铜管材、铜线材征收50%关税,以此推动本土铜加工产业生产。
十年前美国能源部在最新一次电网基础设施评估中便指出,美国70%的输电线路使用年限已超25年。与此同时,印度正加速扩大输电网络,以支撑其2030年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500吉瓦的目标落地。
亚洲咨询机构基准矿物情报(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)预计,2025-2030年间,中国同期铜需求及电力基础设施铜需求的增长预测,分别为4%和11%,而其他国家的铜需求将增长25%,总量达920万吨。
该机构(BMI)进一步预计,电力基础设施(含电网、发电设施、数据中心及电信设施)的铜需求增幅将达35%。
但是值得注意的是“基础设施现代化”西方的电网现代化以现有基础设施改造为主,这一进程将呈渐进式推进,且铜消耗强度远低于中国此前从零起步的大规模建设阶段。
金属咨询公司CRU首席分析师罗伯特·爱德华兹(RobertEdwards)此前曾预计,中国需求对铜价格的影响力将在数年内减弱,但中国在电动汽车、可再生能源及电网领域的持续投资,使得这一预期未能兑现。
CRU预测,截至2030年,中国再生铜与原生铜合计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,将从2015年的59%(2762万吨)降至57%(3136万吨)。爱德华兹指出,中国铜需求增长潜力已处于较低水平,未来全球铜需求增长动能将更多由其他地区贡献。
技术分析:
LME铜价分时图显示,多头的阻力位在10737附近,而近期支撑在10614附近目前铜价靠近支撑,表现偏弱,如果铜要回归升势,第一步需要突破10737,这样可以化解上方头部压力。

(LME铜分时图)
LME日线图显示,铜价围绕上升通道运行,目前运行在中轨和下轨之前,值得注意的是铜价已经多次测试下轨且均有支撑,这里铜价如果不乘势向上发展而跌破下轨,则预示着后期则会面临较长时间调整。

(LME铜日线图,来源:易汇通)
北京时间19:20,LME铜现报10603美元/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