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科威特乐观发声:需求增长为增产护航
科威特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谢赫·纳瓦夫·萨巴赫表示,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超出了许多交易员的预期,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。他指出:“市场展现出的韧性让我们有信心逐步增加供应。”科威特当前日产能已攀升至320万桶,创下十余年新高,且拥有“大量”闲置产能,随时可为市场注入更多原油。
这一表态与OPEC+自今年4月以来逐步解除减产的策略高度一致。过去半年,该集团已释放超过250万桶/日的配额,约占全球需求的2.4%。萨巴赫强调,增产步伐“缓慢且有计划”,有效避免了油价大幅波动。布伦特原油价格近期在66-70美元/桶区间震荡,远高于年初部分空头预测的60美元低点,显示需求确实为市场提供了缓冲。
增产传闻引波澜:50万桶/日引发热议
路透社援引OPEC+内部人士消息称,即将于10月5日召开的会议可能讨论进一步增产计划:10月取消13.7万桶/日的减产额度,11月再取消同等规模,作为对总计165万桶/日减产计划的逐步解除。
更耸人听闻的是,X平台上流传的匿名消息称,OPEC+正考虑每月增产50万桶/日,持续3个月,以对抗美国、巴西等非OPEC+产油国的市场扩张,后者预计2025年将新增140万桶/日供应。这一传闻迅速点燃市场情绪。
一位专业投资者表示:“50万桶/日的增量可能将布伦特推向62美元,甚至更低!”彭博社专栏作家分析,OPEC+此举可能是为了在非OPEC+供应激增前抢占市场份额,但风险在于加剧库存积压。
IEA最新月报预测,2025年全球库存可能增加70万桶/日,若OPEC+激进增产,油价下行压力将显著加剧。
OPEC强硬回应:传闻“毫无根据”
面对市场骚动,OPEC秘书处迅速做出反应,称50万桶/日增产的传闻“完全不准确且具有误导性”。G8核心成员国(沙特、俄罗斯、伊拉克、阿联酋、科威特等)尚未就此展开正式讨论,强调任何产量决定都将基于市场数据,而非“媒体臆测”。ZeroHedge网站直指这些传闻是“空头操纵的烟雾弹”,意在压低油价以便低位建仓。
OPEC的驳斥并非空穴来风。历史数据显示,该集团的实际增产量往往低于协议配额。例如,8月计划增产43万桶/日,但实际仅实现约75%,因部分成员国(如尼日利亚、安哥拉)受限于产能瓶颈,而伊拉克等国还在为此前超产进行补偿性减产。路透社分析指出,OPEC+的谨慎态度反映了对供需平衡的重视,尤其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存不确定性。
油价低位震荡:地缘与供需博弈加剧
受传闻与驳斥的反复拉锯,油价在本周显著承压。布伦特原油期货跌至66.65美元/桶,较上周下跌2.8%;WTI原油则触及63.05美元/桶,月内累计跌幅达2.44%。EIA短期展望警告,若OPEC+未能有效协调,2026年初库存积压可能推低油价至60美元以下。然而,IEA月报也指出,2025年全球需求预计增长74万桶/日,受OECD国家经济韧性和新兴市场炼厂高负荷(吞吐量达85.1万桶/日)支撑,短期内油价跌势或有限。地缘政治为市场增添更多变数。
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石油出口近期重启,日均增加23万桶,进一步加剧供应压力。与此同时,俄罗斯因西方制裁升级可能压缩出口,潜在支撑油价。加沙冲突缓和可能削减油价中的战争溢价(约3-5美元/桶),但俄乌局势仍是未解之谜。
市场观点交锋:谨慎乐观还是过度悲观?
市场对OPEC+策略的解读呈现两极分化。看多派认为,科威特等国的乐观表态反映了需求基本面的扎实。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预测,2025年布伦特均价将维持在70美元上方,因全球航空燃油和石化需求持续复苏。
反观看空派,瑞银分析师Giovanni Staunovo警告,OPEC+若加速增产,叠加非OPEC+的供应增长,油价可能在2026年跌破60美元,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