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【原创】
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市场周三(10月22日)延续跌势,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收低。受到大连竞争性植物油价格疲软的显著拖累,基准1月合约FCPOc3收盘报4454林吉特/吨,单日重挫51林吉特,跌幅达1.13%。日内价格波动清晰地反映出当前市场缺乏内部主导逻辑,转而受制于外部市场的情绪传导。

联动效应持续施压
当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植物油板块成为市场下行主因,豆油主力合约下跌0.99%,棕榈油合约跌幅更深,达到1.69%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,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豆油价格微涨0.3%。这种区域性分化凸显了棕榈油市场对短期关联品种的高度敏感性。
一位吉隆坡交易员直接点明了市场状态:“目前期货正在追随大连市场的疲软走势,同时等待新的指引来推动市场。”这一观点精准概括了当前市场的被动格局——在缺乏内部核心驱动的情况下,投资者更倾向于从相关市场中寻找方向。
基本面呈现多空交织
尽管价格走势疲弱,但基本面数据并非全无亮点。印尼能源部长Bahlil Lahadalia公布,今年1月至9月生物柴油消费量达到1057万千升,较去年同期的961万千升增长近10%。这一数据证实了生物燃料需求对棕榈油消费的坚实支撑。
出口方面亦呈现温和改善。船运调查机构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数据显示,10月1-2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品出口环比增长3.4%;独立检验公司AmSpec Agri Malaysia的统计显示环比增长2.5%。虽然增速有限,但至少表明需求并未出现明显恶化。
支撑因素隐现待发力
马来西亚棕榈油理事会周二明确表示,在棕榈油和大豆油出口前景不确定的背景下,预计毛棕榈油价格将维持在每吨4400林吉特上方直至2026年。这一官方预期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价格底线参考。
与此同时,外部环境出现潜在利好。原油价格周三延续反弹,涨幅约2%,连续第二日收高。走强的原油期货增强了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经济吸引力,只是这一利好尚未在当前盘面得到充分体现。交易货币林吉特兑美元微跌0.05%,也为海外买家提供了一定的成本优势。
市场展望:等待内部驱动形成
当前市场正处于典型的“跟随者”状态,大连市场的波动成为短期价格主导因素。尽管生物柴油消费增长和出口回暖构成基本面支撑,但市场信心明显不足,需要更强的催化剂来打破目前的下跌惯性。
从技术层面看,价格正逐步接近4400林吉特的关键心理支撑位。若该位置能够有效防守,结合原油市场的持续回暖,棕榈油有望获得喘息之机。然而,市场要实现有效反转,仍需等待新的基本面驱动出现,或是外部市场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。
指导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依据
[免责声明]
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汇金网无关。汇金网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