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美元兑日元技术面】
从小时级别K线图来看,美元兑日元在10月后段出现一轮冲高回落:上方153.252一线是近期高点,之后沿着一条明显的下降趋势线一路下滑,趋势线连接了高位回落阶段的多根阴线低点,具有典型的下降趋势线特征。
向下的过程中,汇价一度击穿152.600一线,并快速下探到151.757的阶段低点。随后,美元兑日元并未继续出现顺势崩溃式下跌,而是在151.75—152.10附近形成了一个矩形形态的横盘整理区,也就是典型的盘整市场/箱体结构。这一箱体说明:空头在极短线已经完成了第一波“放量下跌”,但多头暂时还能在152关口附近守住阵地,双方都在等待下一轮催化(日本央行、美联储)。
指标层面也印证了“急跌后横盘”的特征。MACD指标(26,12,9)当前DIFF为-0.249,DEA为-0.208,MACD柱状图为-0.084,整体仍在零轴下方,显示动能仍然偏向空头,但柱状图的负值在缩窄,说明空头动能的边际强度正在放缓,而不是继续放大。换句话说,做空的力量还在,但已经没有最初那样的爆发力。
相对强弱指数RSI(14)目前在38.074附近,仍处于偏低区间。38一带并非极端超卖,但它明确告诉我们:当前美元兑日元仍在弱势区间内运行,短线反弹更多像技术性反弹,而不是趋势性反转。只有当RSI重新站回中轴上方、同时价格能重新回到152.600上方并完成回测,这种反弹才更可能被市场认定为“有效修复”而非“死猫跳”。
从价位结构看,152.600一线依旧是上方首要阻力位,这里既是此前的水平支撑,也是10月下行通道中的密集成交区域,属于典型的“支撑转阻力”。向下则需盯住151.757这一阶段低点,它目前扮演着短线支撑位/防线的角色。如果这条支撑线被向下击穿并确认,美元兑日元将面临新一轮下探,市场会开始讨论151.50甚至更低区间的可能性。
简单说,技术面目前不是反转,而是下跌后的喘息:下降趋势线仍压着价格,MACD仍为负,RSI仍偏弱,箱体区间说明市场在消化空头获利盘并等待央行信号。技术面给出的结论是:美元兑日元的主趋势仍倾向下行,除非价格能重新站稳152.600并突破下降趋势线,否则反弹只是修正,而不是新的上升趋势。。